头头体育官网

党的建设

Party building
李鸿忠同志在全省党风廉政警示教育大会暨第十七个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电视电话动员会上的讲话(鄂办通报[2016]第39期)

(2016年5月12日,根据录音整理)

这是我们省开展的第十七个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活动的主题是“践行《准则》《条例》,做遵规守矩党员”,与中央部署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高度契合。今天的动员会以一部发人深省的警示教育片开局,看后触及灵魂,心灵受到震撼,形式和效果都很好。刚才长安同志对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作了全面部署,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活动,大家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今天我主要结合刚才观看的警示教育片,采取以人说案、以案说事、以事说理的形式,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廉政文化的角度,就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与同志们交流几点体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关于反腐倡廉的内容更是源远流长,起于中华文化的原典,伴随着中华文化的诞生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把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反腐倡廉文化挖掘出来,从中汲取反腐倡廉元素,并以历史为镜鉴,进行研究、思考、品味、自省、自警,对我们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反腐败斗争大有裨益。我主要谈六点体会。

一、廉政为本,决不忘本

这是中华传统廉政文化之精华。个中要义,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廉者,政之本也。这句话源自先秦典籍《晏子春秋》,其阐明了廉与政的关系,即廉是从政之本。对为官从政者来说,廉政、清廉是本、是根。《国语•叔向贺贫》一文讲,叔向和韩宣子都是晋国的士大夫,叔向对韩宣子说,你现在财富不多,要向你表示祝贺。韩宣子问,为什么我贫穷还要受贺呢?叔向说,一批又一批士大夫贪得无厌,靠歪门邪道敛取财富,既当官又暴富,最终都没落得好下场。你清贫,并且有德行,所以我要向你表示祝贺。这篇文章被选入《古文观止》中,流传至今,一直警示我们要清廉为本,不可奢侈无度、贪得无厌。清朝名臣曾国藩曾建“八本堂”,其家训中有一条:“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要求家族子弟做官以廉为本。《周礼》中记载,当时考核官吏有“六廉”标准,即: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条条都是“廉”字当头,体现了“廉”是为官从政之本的精神。明末清初,湖南人王船山写了一部《读通鉴论》,指出为官要有三个准则:清、慎、勤,其中也是把清廉放在第一位的。反之,历史上因为丢掉了廉政这个“本”,导致人亡政息的事例,也不胜枚举。如导致明末最后一个皇帝崇祯皇帝吊死煤山、国破人亡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朝廷腐败极其严重。即便是在农民军已经兵临城下的紧要关头,皇帝拿不出钱发军饷,要求朝廷官员拿出手中的银子凑钱发饷,一个个家财万贯的官员却视财如命、凑钱无几,愚蠢至极的明末官僚们守着银子等待城破国亡,可悲可叹!

廉者,政之始也。即为官从政从一开始就要保持廉洁。易经里有一卦为否卦,其中讲到: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意思是不可追求荣华而谋取禄位。这与“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兼得”有异曲同工之意味。易经作为群经之首,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很多理念、价值观、哲学思维都源于此。不可荣以禄,说白了,就是当官不能发财,发财不能当官。从古至今,荣誉、权力、财富,三者历来不可交叉,一旦交叉就会违背“廉者,政之始”的理念。荣誉、权力和财富,不可兼得,如果以权力谋求财富,以荣誉谋取财富,就违反了“不可荣以禄”的古训。《大学》中讲,“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获取不义之财,取之无道不合情理,最后必定亦悖而出,也会不合情理地失去。《明史•丘橓传》讲到,既以官而得富,还以富而市官。意思就是通过做官敛财而变得富有,还会用钱财去买官而升迁。刚才的警示片中所展示的就是“货悖而入、悖而出”的典型,他们违背了不可荣以禄的古训与原则,既享有权力,又贪恋财富,从而导致滑入犯罪的深渊,最后在铁窗里度过余生,教训非常深刻。清朝《清实录》中讲到,“国家纪纲,首重廉吏”,也讲的是“廉乃国之始”的道理。

廉者,政之归宿。刚才的警示教育片中,有贪腐分子忏悔时讲到,由于攀比和心理不平衡,特别是在和商人交往中,看到商人灯红酒绿的生活,心理产生了落差,出现了羡慕向往的念头,导致走上腐败的不归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使命和归属就在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本质和要义在于一个“廉”字。当前,如何处理好政商关系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古代先贤们早就对这个问题给出了正确的回答。明朝庄元臣在《叔苴子•内篇》中讲到,“君子之为君子也,一人死而万人寿,一人痛而万人愈,一人忧而万人乐,一人劳而万人逸。”意思说,做君子,就要通过一人之死换得万人的长寿,一人之痛换得万人伤口的痊愈,一人之忧换得万人的欢乐,一人的辛劳换得万人安逸,这句话同时也应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是说为官从政者要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担忧分愁,为天下人民幸福出力,而不是与他人攀比生活的奢华与安逸。清人陈弘谋在《居官格言》中也讲到,“居官以清,士君子分内事。”所以有的党员干部与商人比生活的富裕与奢华,从思想根子上就出了岔子、出了问题。党员干部和商人的人生轨迹,是两条平行线,不能交叉混淆。为政当官,就必须摈弃这种生活上的攀比和不平衡心理。

贪者,民之贼也。这句话源于《包拯文集》,为垂名青史的包公所述。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也对贪图财富有过著名的论述。辛弃疾55岁告老还乡,但是儿子不同意,儿子抱怨说你这个官位太低了,家里也没有置田产,也没什么财富,55岁就告老还乡,一无所获。为痛斥其儿子,辛弃疾写下一首非常有名的词《最高楼》。从文学成就上来讲《最高楼》并不是很突出,但是其表达的清廉志向却值得我们传承学习。他讲到:“吾拟乞归,犬子以田产未置止我,赋此骂之。吾衰矣,须富贵何时?富贵是危机。暂忘设醴抽身去,未曾得米弃官归。穆先生、陶县令,是吾师。待葺个园儿名‘佚老’,更作个亭儿名‘亦好’,闲饮酒、醉吟诗。千年田换八百主,一个口插几张匙?便休休,更说甚,是和非。”意思就是要学穆生和陶渊明,不贪恋权力和富贵,懂得及时抽身而去,做到安贫乐道,他还讲到“千年田换八百主、一个口插几张匙”,阐明了财富乃身外之物、要懂得知足常乐的思想。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这句话源自《诗经》,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借用来评述唐玄宗刚当皇帝时还能够励精图治、讲究简朴,但后来却没有坚持下去,一步步走向昏庸、奢靡。同样,每一名党员干部刚开始都想着严格要求自己、有所作为,只是很多人后来没有坚守如初,自我放松要求,解除约束,甚至滑向腐败的深渊。对于一名党员干部来说,最需要善始善终的,就是坚持清廉为官不腐化变质。“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成功源于勤俭,失败源于奢侈。司马光说,“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没有欲望,就不会受它驱使、不会受它管制。刚才看到警示教育片中的党员干部,最后都被欲望驱使,被役于那些企业主、被役于那些怀有不良目的的人,最后走上了犯罪道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我们必须要善始善终,不仅要一开始就保持廉洁、勤俭,而且要持之以恒,永葆“廉”和“俭”。

大臣法,小臣廉。即朝中大臣能奉公守法,地方官吏就会清正廉明。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狠抓党风廉政建设,重拳惩恶反腐,党心民心大振。之所以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在于大臣法、小臣廉,真正做到了以上率下。今天我们强调大臣法、小臣廉,就是要求上级以身作则,为下级做好示范,当好榜样,一级向一级传导压力,一级为一级率先垂范。西汉学者桓宽在《盐铁论•疾贪》中讲,“夫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正人先正已,身先士卒。东汉荀悦在《申鉴•政体》中讲,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不善禁者,先禁人而后身。要真正将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上级就首先必须要以身作则,当好表率,不能仅仅要求下级做而上级纹丝不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上级示范做得好,下级自然会紧跟、效法,自觉将党风廉政建设各项任务落实落地。

二、自省自警,勤俭戒奢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还要深刻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四知、三足、二止、一俭”的思想。所谓四知,即天知地知我知子知;所谓三足,即知足之足,常足矣;所谓两止,即当止则止;所谓一俭,即倡导勤俭。

关于四知东汉杨震赴任东莱太守途中,昌邑县令王密半夜前往送礼,被杨震拒绝。王密说:“暮夜无知者。”杨震回答:“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阐明了要加强自我约束的道理,被传为佳话。清人叶存仁为官非常清廉,离任的时候,同仁也是半夜筹集礼物给他,他也没收,并留下了四句话,“月白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特别是后一句,不畏人知畏己知,这是最高境界的自我约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关于三足老子在《道德经》中曾讲,知足之足,常足矣。其中第一个“足”是要知足,第二个“足”是知足的内涵是什么,第三个“足”指什么是最终的满足。警示教育片中的几个反面典型都是不知足,常不知足,贪得无厌,最后出了问题。《史记•循吏列传》曾讲到,鲁国国相公仪休好吃鱼,有一天,公仪休正和他的学生交谈,有人给他送来两条鱼,公仪休婉言谢绝了。他的学生不解地问:“老师,你不是很喜欢吃鱼吗?现在有人送鱼来,你为什么不接受呢?”公仪休答道:“正因为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收别人的鱼,如果我收了别人的鱼,那就要照别人的意思办事,难免会违反国家法律,如果犯了法,成了罪人,还能吃得上鱼吗?现在有俸禄,想吃鱼就可以买,不是一直有鱼吃吗?”《世说新语》中说,甘蔗怎么吃,不应从甜的那头开始吃,应从不甜的那头开始吃,越吃越甜,最后是最甜的,这讲的是一个道理。王船山在《读通鉴论》中特别讲到“知足不辱”,意思是常知足常满足,保持清廉,就不会受辱。王船山还讲到,士大夫有三辱,都是咎由自取。对于名利爵禄,闻其声,望其影,趋之若鹜,背叛道德,若飞蛾投火。苏东坡在黄州写了一首五言诗,最后两句“莫嫌銮辂重,终胜盐车苦”,意思说,和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老百姓比,生活还是好得多,要懂得知足。当前,省委省政府随着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也在千方百计提高公务员的薪酬待遇,公务员的生活水平不是最好的,也绝不会最差,要懂得知足,千万不能任由贪欲横行,导致带手铐坐囚车蹲监狱,受到党和人民的惩罚。

关于两止两止,即当止则止。老子在《道德经》里讲: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殆就是危险,知道止就没有危险。清朝纪晓岚著有《阅微草堂笔记》,其中有很多寓言故事,有一个就讲到了当止不止的故事:一只老虎遇到一个农民,追了上去,农民跑到山洞尽头,山洞尽头有一个狭小的缝,人钻过去了,但老虎卡在里边,于是农民把两头封死,用火把老虎烧死了。这则寓言以老虎不知止的故事,告诫人们当止不止必然走上穷途末路。司马迁在《史记•范雎列传》中讲,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有一定欲望,满足了,但是不知道适可而止,连得到的都会失去。乾隆下江南,在江岸上问一个庙里的僧人,江上走过了多少只船?僧人回答,就两艘船,一艘名船一艘利船,警示我们不要追名逐利。老子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天底下没有比贪得无厌更大的罪过,没有比不知足更大的灾祸。当止则止,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讲要把握好以下几条:一是身份之止。领导干部的类本质与商人不同,一旦突破了这个类本质,必然出问题。二是界线之止。凡事皆有界线,不能越界,不能越线,严格遵纪守法就是当止则止。三是限度之止。什么事情过犹不及,一旦过了,就越限,就会出问题。四是目标之止。古人讲止于至善,对党员干部来说,《条例》是底线,《准则》是高标准,要严格按照《准则》和《条例》的目标来规范自己的言行。

关于一俭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当中,勤俭由来已久,古人先贤都非常倡导勤俭。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给儿子写道:俭,德之共也。凡是道德水准高的人,往往都有勤俭朴素的共性。《易经》中讲到,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对君子的要求,就是行要比一般人要谦虚谨慎,办理丧事比一般人还要哀痛,用度比一般人还要节俭,这就是君子,这也是我们中华先贤一直所强调的行为规范。今天我们强调的俭,并不是说非要当苦行僧,大搞节衣缩食,而是强调要弘扬勤俭节约之风,不能奢侈浪费。一旦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家庭或者一个人奢靡浪费成风,那么这个国家、民族、家庭、个人必定是没有前途的。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务必要继续弘扬先贤的勤俭精神,并大力传承下去。

三、大医之道,大医之效

古语讲,小医医人,大医医国。小医是医生,大医是良相。大医医未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在中华经典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曾讲到: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上医防病于未然,中医治即将要生的病,下医才治已上身的病。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大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力度前所未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党和国家来说,党中央就是在行大医之道,正在收到大医之效。当前,我们要切实贯彻落实好《准则》和《条例》,运用好执纪监督“四种形态”,严格执纪问责,从未病、将病开始医治。就执纪监督的“四种形态”而言,实际上与《黄帝内经》所述极为契合。我们既要执纪办案,又要坚持纪在法前,把纪律作为管党治党的尺子,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就早提醒、早纠正,有违纪就早查处,从小毛病抓起,在小问题上严起,做到抓早抓小、动辄则咎,让咬耳朵、扯袖子、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及时把“病毒”和“细菌”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小病拖成大病、小过酿成大错,实现党纪轻处分、组织调整是大部分,重处分是少数,而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成为极少数,只有这样我们党的干部队伍、我们党的大片森林才会处于良性状态。

四、养心育心,重视心学

对于人来说,所有问题的根源都在于人心,境界、意念、理念、信仰等都源自人心,因此,要敢于在心性的方寸之间狠下功夫,学会用四两重的人心拨动百斤重的躯体。今天我们在警示教育片中看到曾经的同事、同志发出忏悔,稍后还要学习纪委编印的《忏悔录》,这些党员领导干部之所以违纪违法,都有一个共性,就是理想信仰、精神源头出了问题。我们倡导要在心学上下功夫,目的就是解决思想境界的问题。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一个人的境界高不高、清不清、净不净,关键在人心。苏东坡被贬黄州时,其艺术和人生的境界都达到了高峰,尤其是前赤壁赋中讲的,天地广大,万物茂盛,江河美好,夜色静美,人在其中,惬意享受,但是他却讲到“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体现了其宽广的心胸和境界。

要重视心学,特别是要注重用好“慎文化”。慎,就是要小心,要勿、毋、莫,不能为的事情坚决不为,严令禁止的事情坚决不做。父母之托、同志之托、组织之托,都要慎之又慎,慎重行事。如《易经》“震卦”有言:“恐致福也。”要结合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化理解、认真品味这句话蕴含的深意。一是要慎独。即,自己独处、没人监督的时候,监督不到位的时候,或者自己可以逃避监督的时候,要谨慎行事,切实增强自觉性和主动性,做到暗室不欺。二是要慎友。警示教育片中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走上迷途的原因是交友不慎,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都告诉我们要守身如玉、谨慎交友。当前,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要保持与企业家、商人之间亲、清的关系,要履行好领导干部应尽的职责,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服务,真正构建良好政商关系。同时,交往不等于交易,切勿一失足成千古恨,开门揖盗。三是要慎微。汉代王符讲,慎微防萌,以断其邪。即凡事从小微之处开始。《易经》提到,善要从小积起,恶也是从小处开始积累的。有句名言叫:雪崩之时,每片雪花都有责任,讲的也是大祸从小微开始。今天的警示教育片叫“毁于小节的悔恨人生”,为什么可以毁于小节?节是事物当中的链条,相当于组成木桶中的木板,一小块损毁,就会漏水,进而慢慢毁掉整个木桶的功能。四是慎始。慎初,是指第一次的问题。明朝思想家王廷相在接见新任御史张瀚时曾讲到“轿夫湿鞋”的故事:我昨天乘轿遇雨,有个穿新鞋的轿夫,开始还“择地而行”,怕弄脏鞋,随着泥泞渐多,不小心踩进泥水之中后,便“不复顾惜”了。接着王廷相告诉张瀚:“居身之道,亦如是耳,傥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张瀚自此终生不忘,作为为官信条。所以慎初慎始非常重要。五是慎终。老子讲,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当前,有的领导干部到即将退休之时,没有把握好自己,没有做到善终,以致晚节不保。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慎终没做好,就相当于编筐编篓没有收好口,整个筐子都成次品废品。

修心,就是加强修养。刘少奇同志在革命战争时期就写出《共产党人的修养》,共产党的心学要义也在于加强修养,修理想信念、毅力品格和价值观念。心学原是是明代大儒、哲学家王阳明提出的,他曾讲到致良知,致良知最核心的问题是无私。唯不以私欲蔽塞其虚灵者,则不假外索,而于天下之事自无所感而不通,无所指而不当。魏晋时有位玄学家王弼说,天下有道,知足知止,无求于外,各修其内而已。可见关键在内。老子讲,知足不易,知止更难。知止才有定力,要真正看破参透是不容易的。不良的欲望在人心,是人的囚牢。李白在襄阳写过一首诗《襄阳歌》,其中有一句是“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深层含义是一个人倒下不是别人推的,根源在于自身。红楼梦中有个《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钱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结合今天的警示教育片,我们可以改成这样一句话:世人都说神仙好,只有金钱忘不了,天天只恨金钱少,待到多时进去了。与此类似的话还有:都嫌乌纱小,最后锁枷扛;总嫌位不高,最后进高墙。在警示片中,我们过去的同事同志有如此惨痛的结局,让人非常痛心,警示警示,就是他们示,我们获警。元曲《中吕•山坡羊》讲到,青霄有路,黄金无数,劝君万事从宽恕。富之余,贵也余,望将后代儿孙护,富贵不依公道取,儿也受苦,孙也受苦。这些诗词古文很有现实警示意义。

我们自己应当怎样修心学?我们是自己心之长城的“城防司令”,别人都是外因,最终还是内因起作用,要做好自己心的城防司令,自己攻自己,自己守自己,自己破自己,自己保自己,最后都落在自己头上。心的长城,就是要构筑生命的内时空,不诱于誉,不恐于诽。党中央以扭转乾坤之力转变党员干部作风,就是因为党风政风问题确实相当大,反腐形势严峻,贪腐现象严重。我们要从制度、风气、势头、趋势上,继续大力度抓好反腐倡廉、党风廉政建设这项工作。王阳明讲,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心中贼就是自己不良的东西,缺钙的问题、缺少防守的问题、不良的欲望问题、视党纪国法为儿戏的问题等等。我们要做好自己的城防司令,要把内心这座城池坚守住、不能失守。

五、廉洁齐家,家风连着政风

齐家是廉之基,廉是齐家之始,家风连着政风。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风建设。中国古训讲,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古代先贤的人生几部曲,其中齐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江南第一家郑义门,立有百年家规,明确要求凡是家里有人做官的,大家都不要去沾光,家人一旦有困难了,大家一起帮忙。一旦做了贪官,就会受到整个家族的惩戒,让其生不得入族门,死不得入宗祠。因此,郑氏家族出仕为官达173人,但无一人因贪墨而被罢官。清朝汪祖辉讲,身之不俭,不能范家,家之不俭,必至于累身。司马光的家训《训俭示康》,戒奢尚俭。诸葛亮的《诫子书》,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这都是良好家风的典范。

总结古代先贤治家传家宝,有四个方面。一是家之兴替,在于礼义,不在于富贵贫贱。传家究竟传什么?正如林则徐所讲,儿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儿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二是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治国必须要从治家开始。三是察德泽之浅深,可以知门祚之久暂。意思是观家里勤俭持家的家德如何,就知道这个家族运势的长短,如果一进家门,孩子没有礼貌、家人大大咧咧,治家不严,这个家庭也很难有出息。四是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我们要注重精神财富的传承,而不是物质财富的继承,只有良好的家风家德、家庭精神财富才能传得久远,才会成就后代人。

六、畏法度者最快活,守规矩者最自由

这次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的主题是“践行《准则》《条例》,做遵规守矩党员”,目的就是要把两项法规学好,深入开展“两学一做”,争当合格党员。古人讲畏法度者最快活,守规矩者最自由,与我们做遵规守矩党员的目标要求高度一致。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古人讲,绳墨以求直线,秤以权轻重,规以求圆,矩以划方。《史记》中说,“人道经纬万端,规矩无所不贯。”凡事皆有规矩,我们要敬畏规矩。南宋朱熹讲,君子之心。常怀敬畏。越是敬畏规矩、制度、原则,越有水平、素质越高。但是敬畏不等于胆小不担当。警示片中讲到的都是胆大不守规矩的妄为之人,因不谨慎出了问题。遵纪守法,敬畏规矩,才会有作为。明代方孝孺讲,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归,行有所止。遵规守矩、遵纪守法是做一名领导干部的护身符,是安全阀,是自由的通行证。《明史》中记载,朱元璋召集大臣,问何种人最快活,有人说富甲一方者,有的说大学问家。大臣王纲说畏法度者最快活,朱元璋很是赞赏。大量的反面教材都印证了这一条。周永康、薄熙来、徐才厚、令计划等人违反党纪国法,他们现在自由吗?刚才警示片里的违法乱纪者,都是不畏法度,最终身陷囹圄。人间自有最高境界,就是孔子讲的,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大辩证法。孔子讲的欲,为何欲?君子之欲,在规矩法则限度之内的欲。宪法的宪字是大法、是总法,但是隐含一个字,限制的限。从心所欲不逾矩,实际上就是尊重规矩、遵纪守法、培养高尚情*,有好的爱好欲望,知足适可而止。君子之欲,钢铁之矩。

刚才从中华传统文化的角度,结合党风廉政建设,我讲了六个方面的问题和同志们共勉。最后我再强调一下关于主体责任的问题。党风廉政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牛鼻子”四级递进论,关键是落实主体责任,最后要落脚到追责问责。我们要按照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尽好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落实责任的力度、压力还要逐渐向下传导。我们要德规并举,织牢规矩道德双重约束的篱笆;要勇于担当,切实担负起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还要敢抓敢管,把执纪问责落到实处。在理念上要关口前移,在力度上要保持高压态势,在方法上还要精准施策。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重大,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责无旁贷。我们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这次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月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我省党风廉政建设,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湖北实施,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提供坚强保障!

本期发至县及省直各单位

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2016年5月14日印发

中共武汉市委办公                                   2016年5月18日翻印

Copyright© 2018 头头体育官网 ALL RIGHT RESERVED 鄂ICP备16015484号-2